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

遊歷杭州與寧波

每逢長假期,學校組織遊歷學習團,經已是不成文的約定俗成了。復活節是黃金檔期之一,合指一算,是次境外學習之地,計有福建省福州,廣東省廣州、佛山、澳門,及往訪浙江省寧波市之姊妹校——鎮海中學。

遊歷學習,學習遊歷,師生是否各有所得,就看如何規劃,參與的心境狀態怎樣,從教學專業、教育現場出發,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,這是至理名言,任何學校的學習,能走出課外,知識層面才會擴大,深度厚度才會增闊增大。 

上周,筆者與師生共40人,前赴寧波市鎮海中學探訪,遊歷學習。五天四夜,經歷寶貴,收穫豐富。



行程的第一天是遊覽杭州,因着西湖之美,對第一次踏上這隋唐名郡、吳越首府、南宋都城和元代以來的浙江省省會,第一印象自會美好;再與之談論杭州獨特的良渚文化、絲綢文化、茶文化、中醫藥文化、書畫篆刻藝術,以及流傳甚廣的民間傳奇,中華民族民俗文化之奇美,當會心中滲。

事實上,杭州西湖,西湖杭州,就如風景區龍井一帶的妙青綠茶,總會讓眾多遊人感受「色綠、香郁、味甘、形美」,愈看感情投入愈深。

行程的第二、三天,在寧波市鎮海中學度過。對香港學生來說,簡稱「甬」的寧波,是前世今生,千絲萬縷。1842年英國人通過《南京條約》奪取香港島,亦逼腐敗的清朝開放五口通商,寧波「有幸」被選中,間接促成寧波的近代化,而寧波商人與西方交流,亦使寧波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一定的影響,已故鄧小平的一句「寧波幫」建設寧波,更突出了寧波商人的角色與地位。對香港師生來說,船王董浩雲、電影大亨邵逸夫等人的奮鬥故事,為港為國的良善義行,仍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。



兩天的鎮海中學生活,通過校政管理交流,兩地教師同時觀課,兩地學生同時上課,晚間文藝互演,大大加深彼此了解,創造學與教雙贏局面。更難得的是到訪的學生,分別逐一在當地的學生家裏寄宿兩個晚上,寄宿家庭義務的殷勤接待,為浙港一家播下友誼珍貴的種子。行程的第四、五天,分別遊歷招寶山景區、寧波幫博物館、奉化蔣介石故居、南塘老街及寧波市中心等地,這對浙江省乃至全中國的政治、經濟與歷史的認識,顯然十分重要,也是杭州、寧波遊另一要讀的篇章。

何漢權校長
原刊於《星島日報》